597苗木網(wǎng)
當前位置: 597苗木網(wǎng) » 行業(yè)資訊 » 病蟲防治 » 正文

泡桐腐爛病的防治方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時間:2012-09-18 15:12:11 更新時間:2012-09-18 15:12:50   瀏覽次數(shù):7015
泡桐腐爛病的防治方法腐爛病是泡桐樹生長中的重要病害,主要為害泡桐樹皮。分布在我國山東、河南、安徽、陜西及湖南等省,其中楸
贊助商鏈接
泡桐腐爛病的防治方法

腐爛病是泡桐樹生長中的重要病害,主要為害泡桐樹皮。分布在我國山東、河南、安徽、陜西及湖南等省,其中楸葉桐、蘭考桐、毛泡桐、白花桐等受害嚴重。對泡桐的生長和材質造成很大損失。

癥狀 腐爛病發(fā)生后,植株皮層腐爛,初期無明顯癥狀,4-5月間發(fā)病部位樹皮色澤較淺、水漬狀,后出現(xiàn)灰褐色病斑,長橢圓形、棱形或不規(guī)則形,褐色邊緣微突起,此時皮層內已變褐色,散出酒糟味,病斑下陷呈潰瘍狀,病斑上出現(xiàn)黑色子實體,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在分生孢子器間有時有成堆的病原子囊殼。病斑逐年擴大后,病皮下木質部表面呈黑褐色同心圈狀。當病斑環(huán)繞樹干后,上部即枯死。

病原 為泡桐黑腐皮殼菌Valsa paulowniae Miyabe et Hemmi。屬于子囊菌亞門,球殼菌目。無性階段為泡桐殼囊孢菌Cytospora paulowniae。病菌的大型子座寬2-3毫米,高1.8-2毫米,內聚生有長頸燒瓶狀的子囊殼6-10個,孔口外露,子囊殼大小為343-522μm×342-481μm,頸長756-825μm,粗96-178μm。子囊棍棒形,大小為27-34μm×5.4-7μm,單孢、無色,內含8個子囊孢子,香蕉形,大小為11-12μm×1.1-1.4μm;小型子座大小為1×1.3毫米,內生的分生孢子器,呈不規(guī)則形,孔口外露,器寬1003-1237μm,高481-550μm,頸長472-550μm。沿器內壁密生細長無色的分生孢子梗,大小為16-23μm×0.7-1μm:分生孢子單孢無色、香蕉形,大小為3.5-4.5μm×0.8-1μm。

發(fā)病特點 泡桐腐爛病菌是一種弱寄生菌,該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在病皮內越冬,癥狀在晚秋出現(xiàn),至來年3、4月為病斑擴展期,5月初基本停止擴展。6-8月雖能侵染泡桐,但由于泡桐正值生長旺盛期,抗擴展能力強,病菌很難在侵染點擴展致病,似有潛伏侵染現(xiàn)象,至晚秋樹勢轉弱后出現(xiàn)病斑,翌年3、4月泡桐進入生長期前為病斑擴展盛期。病菌的孢子經(jīng)風雨、昆蟲傳播,由傷口侵入。泡桐經(jīng)水浸、日灼后,或植株過密生長不良,也易感染腐爛病。樹種不同發(fā)病輕重也不同,如秋葉泡桐較毛泡桐抗病。發(fā)病部位以樹干中、下部及基部為主,方向以南向、西南向為多。早春泡桐干部遭受凍害,是導致泡桐腐爛病大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選擇較抗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科學施肥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抗力,避免低洼地栽植泡桐。在栽植管理中,減少植株受傷。發(fā)現(xiàn)有病株,及早消除,減少侵染。

(3)北方嚴寒地區(qū)栽植時,冬季采取樹干涂白等防寒措施。

(4)化學防治,在早春刮除病斑,用25%多菌靈50倍液,或50%退菌特50倍液,或苯腐靈4倍液,或40%福美砷50倍液涂抹傷口,待藥液干后,涂黃油厚約1毫米,保護木質部,防治效果很好。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苗木行業(yè)圖文推薦
苗木行業(yè)新聞推薦
贊助商鏈接
苗木花木類新聞點擊排行榜
新聞特別推薦
 
 
APP應用權限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 匯款方式 | 付費會員 | 廣告介紹 | 網(wǎng)站介紹 | 版權隱私 | 法律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留言 | 廣告服務
597苗木網(wǎng)是中國專業(yè)的苗木網(wǎng)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購信息, 綠化苗木價格, 最新苗木供應信息和最新苗木資訊
ICP備案號:魯ICP備19004792號 1魯公網(wǎng)安備 37068502000062號
copyright @ 597苗木網(wǎng) 2019-2026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魯B2-20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