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海拉爾松,是我國北方地區(qū)主要針葉用材、防護綠化、防風固沙、水土保持優(yōu)良樹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速生性。樟子松四季常青,樹干筆直、挺拔,冠形優(yōu)美,在東北長白山林區(qū)被譽為“美人松”。其適應性強,喜光、耐干旱、耐瘠薄、耐嚴寒,生態(tài)幅度廣,是營造防護林、用材林和城鎮(zhèn)綠化首選的優(yōu)良樹種。
1、選地整地
科學選擇育苗地。根據(jù)樟子松幼苗的生長習性,育苗地宜選擇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為宜。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塊不利樟子松生長,不宜選用。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細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 cm,床面寬120~130 cm,步道間距50cm。做床時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細碎無土塊。
施足底肥改良土壤。樟子松雖耐瘠薄,但為了促進苗木健壯生長,必須施足肥料,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養(yǎng)分和蓄水保墑通氣性能。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豬糞和雞糞作底肥,為來年春播做好準備。在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地塊育苗,也可以在耕作前施用優(yōu)質農(nóng)家肥改善土壤結構,畦作時先將農(nóng)家肥均勻撒入育苗地,再翻入土壤耕作層中,以保證養(yǎng)分的供給。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進行1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墑情。
2、選種、播種
選用千粒質量6.9g, 凈度達90%以上,發(fā)芽率70%~85%的樟子松種子進行播種,播種量控制在150 kg/hm2以內(nèi)。在播種前先將樟子松種子清洗干凈,用3%的硫酸亞鐵溶液浸種30分鐘進行種子消毒。采用混砂埋藏進行種子催芽處理實時播種。
3、幼苗期管理
一般在播種后10天左右,幼苗即開始出土, 在幼苗整個生長期內(nèi),應勤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水、熱狀況,減少土壤水分、養(yǎng)分損失,為樟子松幼苗生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土壤條件。在一年生幼苗生長高峰期,可葉面噴施質量分數(shù)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每7 d噴1次。進入秋季后期,對苗床床間溝內(nèi)深施1 次有機肥,為翌年春季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幼苗進入生長高峰期時可以勤澆水,保證幼苗不受干旱,快速生長。到6月以后,高生長幾乎停止,徑生長加快,此時可適當控制水肥,避免二次高生長現(xiàn)象,以提高幼苗木質化程度,確保幼苗安全越冬。在樟子松8月后為使樟子松幼苗安全越冬,可減少澆水次數(shù),以提高幼苗木質化程度。在入冬土壤封凍前進行1次冬灌。
苗木的越冬保護 樟子松耐寒冷,但幼苗期間由于冬季干燥氣候的影響,苗木易失水分,導致生理干旱而枯死。因此,在冬季必須采取適當?shù)谋Wo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試驗結果證明,冬季采取覆土防寒對幼苗安全過越冬效果好,苗木死亡率僅 3% ,而采用覆草越冬,苗木死亡率 100% 。覆土苗木減少了外界不良因子的影響,保持幼苗的水分平衡。同時從歷年冬季苗木死亡的規(guī)律來看,大量死亡不是在 1 年中氣溫最低的季節(jié),而是發(fā)生在氣溫變幅大,蒸發(fā)量也大的 3 月間,因 3 月下旬土壤正式開始解凍,有時白天氣溫可達 20 ℃ 左右以上,而夜間又可降到 -20 ℃ 左右,季風頻吹,空氣干燥,苗木水分大量損失,這時苗木根系尚未活動,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枯干。埋土時間和方法:在 11 月中旬左右,亦即將土壤凍結時,把步道的土掘起粉碎,覆于苗床上,厚度 15 -20 厘米 ,到翌春 4 月上旬化土層達 20 -30 厘米 時,分 2-3 次把土撤除,并及時灌水。
4、換床與裝罐
一年或二年生樟子松苗木可以進行換床移栽,在春季4月進行,栽植時深度以苗葉不埋入土中為宜,栽后踩實及時灌水。移栽苗成活后適時管理,促進生長,培育成規(guī)格苗木。從根系發(fā)育來看,以移植苗為最好,移植苗根系發(fā)達,冠根比值小,根系多集中于土壤表層,掘苗時根系損傷較小,有利于幼苗成活。頂芽再次生長現(xiàn)象少,由于苗木分布均勻,光照充足木質化健全,無被壓苗;留床苗從外觀看健壯根莖粗大,尤其主根更為發(fā)達,長可達 2 米 多,但側根纖細而少,掘苗時主根損傷過多,影響造林成活率。頂芽再次生長現(xiàn)象較多。換床以春季移植為最好,在 4 月上旬土壤解凍 30 -40 厘米 時即可開始。栽苗前土壤充分灌足底水,等水滲下后即栽苗,栽苗深度,以將葉不埋入土中為宜。在栽苗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好苗木根系不受風吹日曬。植苗后及時把壟面(或床)及壟側踏實,在栽苗后澆一次水,利于成活 。為促使移植苗的上層根系發(fā)育,圃地應保持適度濕潤,植苗后根據(jù)需要澆水,夏季勤松土,保持表層土壤濕度,根據(jù)苗木生長情況 ,適量追肥 1-2 次。
近幾年對于一年或二年生樟子松苗木一般采用容器進行灌裝培育。培育30~40cm苗木,容器桶規(guī)格一般采用10cm×12cm營養(yǎng)杯,底部有10~12個小孔進行通氣。用營養(yǎng)杯培育樟子松大苗,可以大大提高單位面積內(nèi)培育大苗的數(shù)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可實現(xiàn)多季節(jié)造林,而且用營養(yǎng)杯苗造林,便于起苗運輸,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造林后可使緩苗期縮短,從而有利于苗木的迅速生長。在選好的育苗地上開挖出長5~8 m、寬1.5 m、深25 cm的育苗槽,用于放置營養(yǎng)袋苗。選用生長健壯、頂芽飽滿、根系發(fā)達的苗木進行灌裝。灌裝前對苗木傷根和部分主根進行修剪,做好苗木根系保濕工作,保證幼苗根系不失水。灌裝時苗木置于營養(yǎng)袋中央,使根系舒展不窩根,裝袋深度以苗木原土印為準,不可過深,保證營養(yǎng)杯裝滿裝實。將裝好苗木的營養(yǎng)杯放置于育苗槽內(nèi),隨后用土將營養(yǎng)杯間的孔隙全部填實填滿,并將營養(yǎng)杯全部埋住踏實以防營養(yǎng)杯老化。容器苗植苗后澆一次透水,出現(xiàn)縫隙后再次填滿土澆透水利于成活 。適時進行必要的澆水、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以保證裝杯苗木成長。
5、大苗培育
經(jīng)過幼苗期1―2年和移植期1―2年的培育,這時的苗木被稱為:1+2、2+1或2+2樟子松苗木。一般高度在30―60cm,就能夠用于上山造林了。要想成為綠化大苗,還得進行再次移植培育。選用頂芽飽滿、根系發(fā)達、針葉濃綠、無病蟲害的苗木,在早春進行移植。栽植以穴栽為主,要求做到:穴大根舒、深埋、實扎,使土壤與根系緊密接觸。采用帶宿土叢蘸漿的方法移植,在起、選、包、運、植的操作過程中,保持苗木水份不知流失。移植后要加強撫育管理,做好除草松土與蓄水保墑,給移植的苗木成活創(chuàng)造條件,達到定向培育的要求。
1、選地整地
科學選擇育苗地。根據(jù)樟子松幼苗的生長習性,育苗地宜選擇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為宜。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塊不利樟子松生長,不宜選用。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細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 cm,床面寬120~130 cm,步道間距50cm。做床時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細碎無土塊。
施足底肥改良土壤。樟子松雖耐瘠薄,但為了促進苗木健壯生長,必須施足肥料,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養(yǎng)分和蓄水保墑通氣性能。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豬糞和雞糞作底肥,為來年春播做好準備。在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地塊育苗,也可以在耕作前施用優(yōu)質農(nóng)家肥改善土壤結構,畦作時先將農(nóng)家肥均勻撒入育苗地,再翻入土壤耕作層中,以保證養(yǎng)分的供給。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進行1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墑情。
2、選種、播種
選用千粒質量6.9g, 凈度達90%以上,發(fā)芽率70%~85%的樟子松種子進行播種,播種量控制在150 kg/hm2以內(nèi)。在播種前先將樟子松種子清洗干凈,用3%的硫酸亞鐵溶液浸種30分鐘進行種子消毒。采用混砂埋藏進行種子催芽處理實時播種。
3、幼苗期管理
一般在播種后10天左右,幼苗即開始出土, 在幼苗整個生長期內(nèi),應勤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水、熱狀況,減少土壤水分、養(yǎng)分損失,為樟子松幼苗生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土壤條件。在一年生幼苗生長高峰期,可葉面噴施質量分數(shù)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每7 d噴1次。進入秋季后期,對苗床床間溝內(nèi)深施1 次有機肥,為翌年春季苗木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幼苗進入生長高峰期時可以勤澆水,保證幼苗不受干旱,快速生長。到6月以后,高生長幾乎停止,徑生長加快,此時可適當控制水肥,避免二次高生長現(xiàn)象,以提高幼苗木質化程度,確保幼苗安全越冬。在樟子松8月后為使樟子松幼苗安全越冬,可減少澆水次數(shù),以提高幼苗木質化程度。在入冬土壤封凍前進行1次冬灌。
苗木的越冬保護 樟子松耐寒冷,但幼苗期間由于冬季干燥氣候的影響,苗木易失水分,導致生理干旱而枯死。因此,在冬季必須采取適當?shù)谋Wo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試驗結果證明,冬季采取覆土防寒對幼苗安全過越冬效果好,苗木死亡率僅 3% ,而采用覆草越冬,苗木死亡率 100% 。覆土苗木減少了外界不良因子的影響,保持幼苗的水分平衡。同時從歷年冬季苗木死亡的規(guī)律來看,大量死亡不是在 1 年中氣溫最低的季節(jié),而是發(fā)生在氣溫變幅大,蒸發(fā)量也大的 3 月間,因 3 月下旬土壤正式開始解凍,有時白天氣溫可達 20 ℃ 左右以上,而夜間又可降到 -20 ℃ 左右,季風頻吹,空氣干燥,苗木水分大量損失,這時苗木根系尚未活動,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枯干。埋土時間和方法:在 11 月中旬左右,亦即將土壤凍結時,把步道的土掘起粉碎,覆于苗床上,厚度 15 -20 厘米 ,到翌春 4 月上旬化土層達 20 -30 厘米 時,分 2-3 次把土撤除,并及時灌水。
4、換床與裝罐
一年或二年生樟子松苗木可以進行換床移栽,在春季4月進行,栽植時深度以苗葉不埋入土中為宜,栽后踩實及時灌水。移栽苗成活后適時管理,促進生長,培育成規(guī)格苗木。從根系發(fā)育來看,以移植苗為最好,移植苗根系發(fā)達,冠根比值小,根系多集中于土壤表層,掘苗時根系損傷較小,有利于幼苗成活。頂芽再次生長現(xiàn)象少,由于苗木分布均勻,光照充足木質化健全,無被壓苗;留床苗從外觀看健壯根莖粗大,尤其主根更為發(fā)達,長可達 2 米 多,但側根纖細而少,掘苗時主根損傷過多,影響造林成活率。頂芽再次生長現(xiàn)象較多。換床以春季移植為最好,在 4 月上旬土壤解凍 30 -40 厘米 時即可開始。栽苗前土壤充分灌足底水,等水滲下后即栽苗,栽苗深度,以將葉不埋入土中為宜。在栽苗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好苗木根系不受風吹日曬。植苗后及時把壟面(或床)及壟側踏實,在栽苗后澆一次水,利于成活 。為促使移植苗的上層根系發(fā)育,圃地應保持適度濕潤,植苗后根據(jù)需要澆水,夏季勤松土,保持表層土壤濕度,根據(jù)苗木生長情況 ,適量追肥 1-2 次。
近幾年對于一年或二年生樟子松苗木一般采用容器進行灌裝培育。培育30~40cm苗木,容器桶規(guī)格一般采用10cm×12cm營養(yǎng)杯,底部有10~12個小孔進行通氣。用營養(yǎng)杯培育樟子松大苗,可以大大提高單位面積內(nèi)培育大苗的數(shù)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可實現(xiàn)多季節(jié)造林,而且用營養(yǎng)杯苗造林,便于起苗運輸,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造林后可使緩苗期縮短,從而有利于苗木的迅速生長。在選好的育苗地上開挖出長5~8 m、寬1.5 m、深25 cm的育苗槽,用于放置營養(yǎng)袋苗。選用生長健壯、頂芽飽滿、根系發(fā)達的苗木進行灌裝。灌裝前對苗木傷根和部分主根進行修剪,做好苗木根系保濕工作,保證幼苗根系不失水。灌裝時苗木置于營養(yǎng)袋中央,使根系舒展不窩根,裝袋深度以苗木原土印為準,不可過深,保證營養(yǎng)杯裝滿裝實。將裝好苗木的營養(yǎng)杯放置于育苗槽內(nèi),隨后用土將營養(yǎng)杯間的孔隙全部填實填滿,并將營養(yǎng)杯全部埋住踏實以防營養(yǎng)杯老化。容器苗植苗后澆一次透水,出現(xiàn)縫隙后再次填滿土澆透水利于成活 。適時進行必要的澆水、施肥、除草等田間管理,以保證裝杯苗木成長。
5、大苗培育
經(jīng)過幼苗期1―2年和移植期1―2年的培育,這時的苗木被稱為:1+2、2+1或2+2樟子松苗木。一般高度在30―60cm,就能夠用于上山造林了。要想成為綠化大苗,還得進行再次移植培育。選用頂芽飽滿、根系發(fā)達、針葉濃綠、無病蟲害的苗木,在早春進行移植。栽植以穴栽為主,要求做到:穴大根舒、深埋、實扎,使土壤與根系緊密接觸。采用帶宿土叢蘸漿的方法移植,在起、選、包、運、植的操作過程中,保持苗木水份不知流失。移植后要加強撫育管理,做好除草松土與蓄水保墑,給移植的苗木成活創(chuàng)造條件,達到定向培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