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無花果隸屬于?崎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樹樹種之一,栽培歷史悠久。無花果的果實色澤鮮艷、味美可口、營養(yǎng)豐富,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和礦物質(zhì),有極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其采果期長,從夏初到秋末都有鮮果供應。多年來,無花果市場供不應求,價格居高不下,開發(fā)前景廣闊。
1 無花果的習性與分布
無花果樹最適宜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jié),抗鹽堿能力強,較耐干旱。其適應性強,對溫濕度與土壤等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嚴,凡年平均氣溫在13℃以上、冬季最低氣溫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400~2000mm的地區(qū)均能正常生長掛果;在典型的灰壤土、多石灰的砂質(zhì)土、潮濕的亞熱帶酸性紅壤以及沖積性黏壤土上都能正常生長。我國境內(nèi)北至黃河流域,南至廣東、海南、云南的廣大地區(qū)均是無花果栽培的適宜生態(tài)區(qū)。
2 育苗管理
無花果主要采用無性繁殖,即扦插育苗,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春季在2月份左右,秋季在10月份前后為宜。
栽植地翻犁、碎土后整成面寬1m、溝寬33cm的種植畦,整畦后開溝施足基肥。
扦插苗的枝條要選用生長旺盛、枝條粗大、節(jié)間短、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條,每2~3個芽剪成1段,每根扦插的枝條長度10cm左右。扦插時,將2個芽插入土中,留1芽露地生長。扦插行距為23cm、株距為10cm,株行距間枝條需插直,便于田間管理操作。扦插后,行中覆蓋稻草,以保持土壤表層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
扦插后如遇干旱,每天澆水1次,陰天隔天澆水1次。追肥宜少量多次進行,苗期施肥以腐熟的人糞尿水澆施為主,下雨天可用尿素干施。前期667㎡施尿素3kg左右,隨著苗木的生長增高,逐漸增加施肥量,高溫干旱季節(jié)宜勤施薄施來保持苗床濕度。
3 修剪方法
無花果樹易栽培,產(chǎn)量高,多能單性結實,1年結果多次。樹苗栽后2~3年開始結果,6~7年進入盛果期,產(chǎn)量逐年增加。無花果樹的生長勢很強,幼樹新梢或徒長性分蘗枝的年生長量可達2m以上,并有多次生長習性,但枝條的萌芽力和成枝力較弱。樹的潛伏芽很多且壽命較長,樹勢易在骨干枝上形成不定芽,所以,無花果樹更新比較容易。為促使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優(yōu)質(zhì),必須搞好無花果樹的修剪工作。常用的幾種修剪手法有:
3.1 短截
即剪去1年生枝的一部分,每年對主枝上的延長枝都可短截,以促發(fā)分枝,豐滿樹形,對于部位合理的長枝可在適量疏枝的基礎上輕短截,以培養(yǎng)結果枝組。
3.2 疏枝
疏掉背上旺枝、過密側枝、細弱枝和徒長枝。無花果幼樹整形期間宜少疏,對于盛果期必須疏除的大枝,鋸除時傷面要修光,并涂抹傷口保護劑,以利于傷口及早愈合。此外,疏枝應1年進行1次,不宜疏除過多,以免削弱樹勢。
3.3 回縮
回縮可減少枝條外圍或先端的枝芽量,引光照深入內(nèi)膛,改善樹冠的光照條件,促進留下枝芽的生長和開花坐果。
3.4 摘心
摘心可抑制新梢生長、減少枝條長度、促進萌芽分枝、增加大枝或骨干枝基部的分枝。新梢旺長時期,摘心可促生二次枝,有利于擴大樹冠,幼樹多用。摘心時期以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宜。
3.5 抹芽
在生長季將側芽從枝條上去除,樹勢中、弱的樹應盡量抹芽,以利貯藏養(yǎng)分集中供應留芽抽生壯枝。樹勢強的樹,發(fā)芽期稍遲,而且往往參差不齊,抹芽時期可適當推遲,待長一段時間后,去除過強的芽,選留生長一致且長勢中偏強的芽生長。
3.6 刻傷與環(huán)剝
刻傷是在枝或芽的上方橫向刻傷,深及木質(zhì)部。芽上刻傷可增加缺枝處的枝量,而芽下部刻傷則抑制生長。環(huán)剝是在枝或干的基部剝?nèi)テ,以促進坐果,多在幼旺樹上適當采用,盛果期樹不建議采用。
4 田間管理
4.1 深翻改土
深翻土壤可改良土壤性質(zhì),促進地下根系和地上部生長,對增產(chǎn)穩(wěn)產(chǎn)有長期效果。深翻可在夏季結合翻壓雜草和綠肥、秋施基肥進行,也可在入冬上凍前進行。幼樹根量少,可一次性深翻40~50cm;大樹根量大,可隔行和隔株進行深翻。深翻時要盡量少傷斷根系(斷根應控制在20%以內(nèi))。
4.2 中耕
中耕可減少土壤蒸發(fā)、防止鹽堿上升、減少養(yǎng)分消耗,一般在施肥、除草、澆水后進行1次。
4.3 行間管理
鹽堿地的無花果園應采用行間生草或間作物與覆草相結合的土壤管理制度,以抑制返鹽和培肥地力;山丘地無花果園應采用覆草和種草相結合的土壤管理制度,以改善墑情、保持水分以及在雨季防止水土流失;密植果園應實行精耕栽培。
4.4 施肥管理
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兩種形式。在各時間施肥中,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夏季追肥占30%~40%,秋季追肥占10%~20%。其中,氮肥中基肥占總氮量的60%,夏季追肥占30%,秋季追肥占10%;磷肥中基肥占總磷量的70%,其余部分在追施復合肥中搭配使用;鉀肥以追肥為主,基肥占總鉀量的40%,追肥占60%。
基肥以行間或株間溝施為好,溝寬30cm、深20~40cm,施肥后要回填土壤。追肥施用方法大致相同,只是施肥略淺一些(以20cm左右為宜),追后要澆水。在土壤施肥的基礎上,可結合根外噴施肥料。
4.5 水分管理
視干旱情況適當灌水防旱,保持土壤濕潤,一般可采用傳統(tǒng)的溝灌、穴灌或噴灌、滴灌。在果實成熟期,如降雨過多會降低果實的含糖量,造成裂果,因此,在多雨季節(jié)或低洼地帶,應注意及時排除積水或做高壟,以便降漬。
5 病蟲害防治
無花果的病害主要有灰斑病和枝枯病。為防治病害發(fā)生,可在發(fā)芽前噴3~5次石硫合劑,或噴1次40%百菌清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500倍液,以保護樹干;5~6月可再噴2次1∶3∶300的波爾多液。秋后掃除病葉并燒毀,以消滅侵染源;冬季刮治病部,并徹底銷毀,清除病害較重的株枝,減少侵染源。
蟲害主要有桑天牛。防治方法:可在成蟲發(fā)生期進行人工捕殺;幼蟲蛀入莖干或枝條后,根據(jù)排泄物判斷幼蟲所在部位,可用工具刺殺,或用敵敵畏原液蘸棉球塞入排糞孔毒殺;也可用天牛腫腿蜂防治幼蟲。
1 無花果的習性與分布
無花果樹最適宜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jié),抗鹽堿能力強,較耐干旱。其適應性強,對溫濕度與土壤等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嚴,凡年平均氣溫在13℃以上、冬季最低氣溫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400~2000mm的地區(qū)均能正常生長掛果;在典型的灰壤土、多石灰的砂質(zhì)土、潮濕的亞熱帶酸性紅壤以及沖積性黏壤土上都能正常生長。我國境內(nèi)北至黃河流域,南至廣東、海南、云南的廣大地區(qū)均是無花果栽培的適宜生態(tài)區(qū)。
2 育苗管理
無花果主要采用無性繁殖,即扦插育苗,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春季在2月份左右,秋季在10月份前后為宜。
栽植地翻犁、碎土后整成面寬1m、溝寬33cm的種植畦,整畦后開溝施足基肥。
扦插苗的枝條要選用生長旺盛、枝條粗大、節(jié)間短、無病蟲害的1年生枝條,每2~3個芽剪成1段,每根扦插的枝條長度10cm左右。扦插時,將2個芽插入土中,留1芽露地生長。扦插行距為23cm、株距為10cm,株行距間枝條需插直,便于田間管理操作。扦插后,行中覆蓋稻草,以保持土壤表層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
扦插后如遇干旱,每天澆水1次,陰天隔天澆水1次。追肥宜少量多次進行,苗期施肥以腐熟的人糞尿水澆施為主,下雨天可用尿素干施。前期667㎡施尿素3kg左右,隨著苗木的生長增高,逐漸增加施肥量,高溫干旱季節(jié)宜勤施薄施來保持苗床濕度。
3 修剪方法
無花果樹易栽培,產(chǎn)量高,多能單性結實,1年結果多次。樹苗栽后2~3年開始結果,6~7年進入盛果期,產(chǎn)量逐年增加。無花果樹的生長勢很強,幼樹新梢或徒長性分蘗枝的年生長量可達2m以上,并有多次生長習性,但枝條的萌芽力和成枝力較弱。樹的潛伏芽很多且壽命較長,樹勢易在骨干枝上形成不定芽,所以,無花果樹更新比較容易。為促使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優(yōu)質(zhì),必須搞好無花果樹的修剪工作。常用的幾種修剪手法有:
3.1 短截
即剪去1年生枝的一部分,每年對主枝上的延長枝都可短截,以促發(fā)分枝,豐滿樹形,對于部位合理的長枝可在適量疏枝的基礎上輕短截,以培養(yǎng)結果枝組。
3.2 疏枝
疏掉背上旺枝、過密側枝、細弱枝和徒長枝。無花果幼樹整形期間宜少疏,對于盛果期必須疏除的大枝,鋸除時傷面要修光,并涂抹傷口保護劑,以利于傷口及早愈合。此外,疏枝應1年進行1次,不宜疏除過多,以免削弱樹勢。
3.3 回縮
回縮可減少枝條外圍或先端的枝芽量,引光照深入內(nèi)膛,改善樹冠的光照條件,促進留下枝芽的生長和開花坐果。
3.4 摘心
摘心可抑制新梢生長、減少枝條長度、促進萌芽分枝、增加大枝或骨干枝基部的分枝。新梢旺長時期,摘心可促生二次枝,有利于擴大樹冠,幼樹多用。摘心時期以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宜。
3.5 抹芽
在生長季將側芽從枝條上去除,樹勢中、弱的樹應盡量抹芽,以利貯藏養(yǎng)分集中供應留芽抽生壯枝。樹勢強的樹,發(fā)芽期稍遲,而且往往參差不齊,抹芽時期可適當推遲,待長一段時間后,去除過強的芽,選留生長一致且長勢中偏強的芽生長。
3.6 刻傷與環(huán)剝
刻傷是在枝或芽的上方橫向刻傷,深及木質(zhì)部。芽上刻傷可增加缺枝處的枝量,而芽下部刻傷則抑制生長。環(huán)剝是在枝或干的基部剝?nèi)テ,以促進坐果,多在幼旺樹上適當采用,盛果期樹不建議采用。
4 田間管理
4.1 深翻改土
深翻土壤可改良土壤性質(zhì),促進地下根系和地上部生長,對增產(chǎn)穩(wěn)產(chǎn)有長期效果。深翻可在夏季結合翻壓雜草和綠肥、秋施基肥進行,也可在入冬上凍前進行。幼樹根量少,可一次性深翻40~50cm;大樹根量大,可隔行和隔株進行深翻。深翻時要盡量少傷斷根系(斷根應控制在20%以內(nèi))。
4.2 中耕
中耕可減少土壤蒸發(fā)、防止鹽堿上升、減少養(yǎng)分消耗,一般在施肥、除草、澆水后進行1次。
4.3 行間管理
鹽堿地的無花果園應采用行間生草或間作物與覆草相結合的土壤管理制度,以抑制返鹽和培肥地力;山丘地無花果園應采用覆草和種草相結合的土壤管理制度,以改善墑情、保持水分以及在雨季防止水土流失;密植果園應實行精耕栽培。
4.4 施肥管理
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兩種形式。在各時間施肥中,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50%~70%,夏季追肥占30%~40%,秋季追肥占10%~20%。其中,氮肥中基肥占總氮量的60%,夏季追肥占30%,秋季追肥占10%;磷肥中基肥占總磷量的70%,其余部分在追施復合肥中搭配使用;鉀肥以追肥為主,基肥占總鉀量的40%,追肥占60%。
基肥以行間或株間溝施為好,溝寬30cm、深20~40cm,施肥后要回填土壤。追肥施用方法大致相同,只是施肥略淺一些(以20cm左右為宜),追后要澆水。在土壤施肥的基礎上,可結合根外噴施肥料。
4.5 水分管理
視干旱情況適當灌水防旱,保持土壤濕潤,一般可采用傳統(tǒng)的溝灌、穴灌或噴灌、滴灌。在果實成熟期,如降雨過多會降低果實的含糖量,造成裂果,因此,在多雨季節(jié)或低洼地帶,應注意及時排除積水或做高壟,以便降漬。
5 病蟲害防治
無花果的病害主要有灰斑病和枝枯病。為防治病害發(fā)生,可在發(fā)芽前噴3~5次石硫合劑,或噴1次40%百菌清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500倍液,以保護樹干;5~6月可再噴2次1∶3∶300的波爾多液。秋后掃除病葉并燒毀,以消滅侵染源;冬季刮治病部,并徹底銷毀,清除病害較重的株枝,減少侵染源。
蟲害主要有桑天牛。防治方法:可在成蟲發(fā)生期進行人工捕殺;幼蟲蛀入莖干或枝條后,根據(jù)排泄物判斷幼蟲所在部位,可用工具刺殺,或用敵敵畏原液蘸棉球塞入排糞孔毒殺;也可用天牛腫腿蜂防治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