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隨著氣溫的升高,北方苗木企業(yè)的工作重點已從產品銷售轉為田間管理,各種參觀考察活動也多了起來。某苗鄉(xiāng)的老李經營著幾百畝苗木,很多人看了他的苗圃都盛贊其管理得好。老李自有他的解釋:“多給10塊錢,工人干活就更有勁兒,不會偷懶。”
老李沒有上過多少年學,但在這個苗鄉(xiāng)他卻是個能人,苗圃管理上最有一套,“什么錢都可以省,但工人的工資我都是足額按時發(fā)放。人是苗圃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多給十元錢能有這么大的作用?通過聊天,筆者理解了老李的管理精髓。
首先,工人出來做工就是為了多賺點錢。在傳統(tǒng)苗鄉(xiāng)做工的人不少,但能拿高工資的人自然會在此類人群中產生一種優(yōu)越感:每天多賺十塊,看,我能干吧!有了這種心氣兒,不能干的也會更賣力氣、多動腦筋,最后變成能干的。
其次,每天能多賺十塊錢的人畢竟是少數,這個苗鄉(xiāng)及周邊地區(qū)有很多人都盯著這個“肥差”,工人自然就有了緊迫感:得好好干,不能丟了這個好工作。
再次,努力工作后,苗圃效益好,誰見誰夸贊,工人自然就有了一種成就感。雖然苗圃是別人的,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干起活來就會更有勁兒。
老李的“多給十塊錢”給工人帶來了優(yōu)越感、緊迫感和成就感,樸實之中充滿了企業(yè)經營智慧。要是讓某位管理培訓師得到了這個素材,一定能從經濟學原理到心理學原理找到更多答案。
老李雖然沒專門學過企業(yè)管理,但他懂得,“人心里都有一桿秤”。當然,老李的苗圃也不是光靠這個“點子”就能成功的。
他自己就是做苗木的行家里手:對于苗圃管理已經形成了一套制度,什么時間該干什么事情,不光他自己清楚、工頭清楚,工人也都能按圖索驥。他用上了自動灌溉系統(tǒng),用上了苗圃小型機械,所用人工并不多。
用老李的話說:“每個工人每天比別的苗圃多發(fā)10塊,也多支出不了幾個錢,但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