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榆樹是著名的盆景“七賢”之一,榆樹里面最適宜制作盆景的品種當屬榔榆,榔榆分布廣泛,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大多數(shù)省份都可看見榔榆的蹤跡,而且榔榆盆景是國內盆景和樁材數(shù)量最多的品種之一,非常受盆友們青睞。
榔榆(拉丁學名:Ulmusparvifolia Jacq)又叫小葉榆、小葉榔榆,是榆科、榆屬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可達1米;樹冠廣圓形,樹干基部有時呈板狀根,樹皮灰色或灰褐,裂成不規(guī)則鱗狀薄片剝落,露出紅褐色內皮,近平滑,微凹凸不平;當年生枝密被短柔毛,深褐色;冬芽卵圓形,紅褐色,無毛;葉質地厚,披針狀卵形或窄橢圓形,稀卵形或倒卵形,單葉互生,葉片小而質硬,葉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夏秋之間,葉腋間簇生黃綠色小花,花果期8~10月。
榔榆樹形古樸優(yōu)美,姿態(tài)瀟灑,樹皮斑駁,枝葉細密,野生資源極為豐富,經(jīng)常可看見造型奇特的野生樹樁下山,成活率高,適應性強,萌蘗力迅速,可塑性很強,耐蟠扎耐修剪,枝葉既可扎片,也可修剪成自然形樹冠,適宜制作各種盆景造型,常見的有直干式、斜干式、臥干式、懸崖式、臨水式、附石式、合栽式等等。特別是塑造附石式榔榆盆景,在立意時可截取自然界的一角,允許有一定的夸張,為了渲染某一部分的魅力,可將樹木凌駕于山石之上,以樹為主,以石為次,而不受“丈山尺樹”的限制。我國盆景流派中的嶺南派、蘇派和揚派,常以榔榆為主要樹種。
榔榆盆景的制作我們前面有文章介紹,這里就不贅述,我們今天分享一下關于榔榆盆景的一些養(yǎng)護注意事項。
一、【落葉與否】
榔榆屬于落葉樹種,若是在自然條件下,冬天會出現(xiàn)生理落葉。于是盆景藝人會在冬天落葉期,對榔榆進行強剪整枝,更好地體現(xiàn)榔榆風骨神韻,從而更好地塑造整形。然而,若是榔榆盆景在室內養(yǎng)護,溫度高于15℃情況下,冬天是不落葉的,若是溫度在18℃到20℃以上,還會出現(xiàn)生長現(xiàn)象。
二、【跑漿問題】
關于榔榆跑漿,是不少盆友關心的問題,由于榔榆下山樁根部截面見水流漿,造成爛根、縮枝直至死亡的榆樁數(shù)量較多。一般采樁后要對根部涂抹泥漿,防止脫水流漿,然而不少盆友屬于外地購買,收到后處理不善,有的還會采取泡生根劑一類的措施,因此根部在水的浸泡下還會跑漿。
因此建議盆友,在收到榔榆下山樁后,千萬不要用生根劑浸泡,也不要用水浸泡,可以對根部進行沖洗和適當處理,然后用利刃把截口處削平光滑,涂抹愈合劑,若是沒有愈合劑要用草木灰或者紅霉素軟膏涂抹,然后適當晾放,等根部愈合劑干燥后上盆。可以在土壤基質中混入消毒粉和生根劑粉末,濃度要低。這樣處理后的根部是不會跑漿的,注意澆水要偏干,澆完定根水后一般不在澆水,等發(fā)芽后再補充水分。
三、【養(yǎng)胚注意事項】
一是淺種高圍,因為榔榆下山樁樁型古樸,大多根部虬曲多變,容易出現(xiàn)疤痕窟窿舍利干等,非常美觀,形體是觀賞的主要著眼點,因此多采取淺種高圍,等下山樁成活后,逐漸除去上部虛土,這樣懸根露爪,神態(tài)矯健,非常美觀,不需要二次移栽。
二是套袋保濕,榔榆下山樁成活率高的秘訣是:根干莖濕。意思是根部要保持偏干的狀態(tài),利于發(fā)根,莖干部則保持偏濕的環(huán)境,利于發(fā)芽。因此套袋或者圍裹保鮮膜非常有效。
三是發(fā)芽后緩慢適應。榔榆發(fā)芽后,如果急于去除保濕措施,會出現(xiàn)假活現(xiàn)象,造成下山樁死亡。因此要緩慢適應,可將塑料袋或者保鮮膜扎孔透氣,逐漸適應周圍環(huán)境,等到二次展葉,說明根部已經(jīng)生根,就可以完全去掉保濕措施,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成活率。
四、【緩修剪】
榔榆下山樁第一年不建議修剪,這樣利于植物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使得根部須根旺盛,第二年才予以適當修剪,不要急于造型。
五、【截干蓄枝注意過度】
榔榆生長迅速,嶺南派造型手法截干蓄枝非常適用,然而一定不能急躁,要根據(jù)整體造型進行適度修剪,過度一定要自然,在上級枝沒有基本形成情況下,不要急于對分級枝進行修剪,避免上級枝瘦弱,過度突兀,即便是有鹿角枝、雞爪枝等形態(tài),也是顯得極不協(xié)調。
榔榆盆景的制作養(yǎng)護,和年功有很大關系,即便是天然優(yōu)美樁材,也需要多年的修剪蟠扎,才能形成一盆精品,這需要耐心和恒心,以及平常心。筆者看到有不少所謂的達人專家,急于求成,分級枝很多,然而在一二級枝處缺乏過度,整體輕浮,年功極差,然而達人還把自己的所謂作品標價十幾萬,這只不過是自吹自擂、自欺欺人的噱頭而已,希望盆友們不要步其后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