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加拿利海棗的栽培技術
一、植物學特征:
加拿利海棗單干直立,自然高度可達18m,干徑50~90cm,幼時被以枯葉,老樹則葉柄基部殘存。具波狀葉痕,羽狀復葉,頂生叢出,向四方開張,形成大圓形樹冠,長可達5~6m,略彎呈弧形;羽片數(shù)可達400個,綠色;小葉狹條形,長100cm左右,寬2~3cm,近基部小葉堅韌,變成針刺狀。葉柄短,基部肥厚成為多數(shù)黃褐色葉鞘網(wǎng)包被樹干。雌雄異株,肉穗花序自葉間抽出,長可達2m,多分枝。漿果,果實卵狀球形至長橢圓形,先端微突,果長2.5 cm,成熟時橙黃色,有光澤。種子橢圓形,中央具深溝、灰褐色,直徑(縱×橫)0.9~1.5cm×0.8~1.0cm,千粒重約1000g。
二、適應性:
1、氣候環(huán)境:加拿利海棗原產(chǎn)非州西岸的加拿利島,我國熱帶至亞熱帶地區(qū)可露地栽培,在長江流域冬季需稍加遮蓋,黃淮地區(qū)則需室內保溫越冬。其植株耐熱、耐寒性均較強,成齡樹能耐受-10℃低溫。
2、生態(tài)適應性:加拿利海棗為常綠喬木,喜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喜光又耐陰。一年生小苗適應較蔭蔽環(huán)境,一般遮蔭50%為佳。成齡樹適應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
3、土壤適應性:加拿利海棗對土質要求不嚴,耐鹽堿并且耐貧瘠。在濱海地帶、海岸、沙土、微酸性土壤及石灰質土壤均可種植,但以土質通透性較好、濕潤的壤土較佳。地下水位過高易引起爛根。
三、種子發(fā)芽特性與育苗技術:
1、種子發(fā)芽特性:加拿利海棗種子的發(fā)芽類型屬于遠距無鞘型。當種子萌發(fā)時,子葉柄突出種皮,向下伸長約8~13cm,如下錨狀,在子葉肢莖部形成一個管狀鞘或舌狀鞘,從鞘內向上長出葉,向下長出初生根。當日均氣溫25℃以上,種子催芽到萌芽約需20~35天。但由于種子的成熟度不同,發(fā)芽時間也有差別,部分種子到翌年的春季(4~5月)才能萌芽。
2、種子的處理與播種:
①種子處理:成熟種子采收后應及時處理,去除果皮及果肉。將種子倒進裝有1:500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溶液的容器中浸泡30分鐘,取出放于清水中浸泡24小時,然后播種,集中催芽。
②播種催芽:用河沙、椰糠和少量黃土按一定比例配制成保濕通透的播種基質,用瓦盆、育苗篩或地畦苗床撒播種子,覆薄河沙后遮蔭保濕催芽。發(fā)現(xiàn)種子露白,即放入通透性好的營養(yǎng)袋(營養(yǎng)袋的規(guī)格18cm×9cm)中培養(yǎng)。營養(yǎng)土用沙壤土4份、蘑菇土1份、稻谷灰1份。營養(yǎng)袋下面鋪一層薄膜。每袋播一粒種子,種臍朝下,隨后蓋沙,沙的厚度1.5cm。
3、苗期管理:
①遮蔭保濕:露白的種子放入營養(yǎng)袋后,應搭蓋50%遮蔭棚,盡量減少太陽暴曬,降溫保濕,冬天則應采取避風保溫保濕。
②肥水管理:當幼苗長到1~2片葉時,種子貯存的營養(yǎng)也基本耗盡。此時,每隔15天用0.5%尿素液或復合肥液噴澆。也可結合噴藥,用0.1%~0.2%的磷酸二氫鉀或尿素液進行根外追肥,以促生長。保持營養(yǎng)土通透不漬水,以免造成爛根死苗。
③病害防治:加拿利海棗苗期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炭疽病、疫病等。防治的措施主要有:一是以防為主,在發(fā)病之前,用1:1:100的波爾多液噴灑;二是若已發(fā)生了病害,要及時用甲基托布津(或瑞毒霉、代森錳鋅)500~700倍液輪流噴灑,同時把感染的病葉及時剪除,集中燒毀;二是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四、栽培管理:
1、土壤選擇:加拿利海棗的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作為園林苗圃生產(chǎn),應選擇交通方便的田地,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土壤。
2、整地做畦:選擇好了土壤,四周要開好排水溝,防止土壤漬水。整地,做畦,畦寬130cm,溝寬20cm。采用“品”字形列植,按株行距100cm×150cm(或100cm×100cm)挖穴,穴深30cm,徑30cm,穴底加腐熟農(nóng)家肥0.5~1kg或有機肥0.5kg,拌勻,再適當回土。
3、適時定植:苗長至3~5片葉即可定植大田,以4~8月為定植適期。定植時要小心去除營養(yǎng)袋,不讓營養(yǎng)土松散,否則定植成活率降低。定植的株行距為100cm×150cm(或100cm×100cm)。
4、田間管理:保持土壤濕潤,生長季節(jié),每月追施復合肥一次,可干施(開溝淺施)或水施。定植后,發(fā)現(xiàn)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可用氯丹乳油300~500倍液灌根;病害防治同苗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