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他成了達城最早一批“弄潮兒”
生于1953年的邵建強是達城人,16歲參工進入運輸公司上班,先是學習修車,之后學會開車。腦子靈光的他很快成為公司技術拔尖的能手,從1975年開始,邵建強幾乎年年都被評為省青年勞動標兵。
1985年,正是改革開放初期,32歲的邵建強“坐不住了”,他想扔掉“鐵飯碗”,自己出來干一番事業(yè)。
“下海”第一天的情景,他至今還歷歷在目:“我當時幾乎沒有一分積蓄,離開單位就在達縣南外達盤路口附近租了一間房,找了塊板子寫上‘修車’兩個大字,大清早就提著工具箱,拿著工具,蹲守在路邊等生意。”
當天臨近中午,一輛大貨車停在了邵建強面前,“師傅,我這車剎車出毛病了,能修不?”“能!”他一邊響亮應承著,一邊迅速鉆進車肚子下檢修。10多分鐘后,車修好了,駕駛員上車試用后非常滿意,邵建強順利掙得了2元修車費。到當天晚上,他一共掙了10多塊錢,“買米的錢算是掙齊了。”
憑著過硬的好手藝,生意不斷上門,幾個月后,邵建強很快開起了汽車修理廠,很多單位的小車都定點在他那里修理維護。修理廠規(guī)模不斷擴大,到1995年,廠子里已經有100多名工人了。
與“速生楊”結緣
賺到了錢,邵建強尋思著,“我們國家是農業(yè)大國,要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才是根本。”當過知青、平時很喜歡養(yǎng)花種草的他便琢磨想搞種植業(yè),但由于當時各方面條件都還不成熟,圓不了他的“現(xiàn)代農業(yè)夢”,無奈之下,他改辦起了合金鋼廠。鋼廠生意非常紅火,這些都為邵建強日后“圓夢”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1999年的一天,一直很關注農業(yè)新聞的邵建強在央視看到了一則關于“速生楊”的新聞報道。報道說,速生楊是一種國家培育的新型樹種,具有品質優(yōu)良、生長快等特點,可廣泛用于建筑裝修、人造木板以及造紙等行業(yè),有著其他樹種無法替代的工業(yè)利用價值。國家正在廣泛推廣速生楊。
邵建強看后非常激動,第二天他就直奔書店尋找相關書籍了解速生楊,憑直覺,他認為種植速生楊有非常好的發(fā)展前景。
2000年初,邵建強專門跑了一趟北京,找到中國林科院,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他,并告訴他,目前全國最大的速生楊基地在山東,建議他去那里看看。邵建強又馬不停蹄直飛山東速生楊基地,這里已經培育出了200多個品種,當一棵棵筆直挺拔的速生楊映入他的眼簾時,他禁不住心潮澎湃……
毅然關閉鋼廠當“樹農”
“決定了,種植速生楊!”邵建強結束了鋼廠的生意,并在通川區(qū)魏興鎮(zhèn)租用了200多畝土地準備選育栽植速生楊。當時,中國林科院一位姓潘的林木專家向他推薦了8個速生楊品種,他當即買了6000多根樹苗,同時懇請潘老師能來達州指導植樹,為他的激情所感染,經驗豐富的潘老師欣然應允。
潘老師在魏興鎮(zhèn)整整講了3個月關于“種植速生楊”的課程。為了吸引周邊農民來聽課,邵建強想了個法子,凡是來聽課的農民,每天獎勵10元錢的聽課費,“你天天來聽課,我天天給你發(fā)錢。”這一招還真靈驗,速生楊很快為周邊農民們所熟悉。
2002年,邵建強陸續(xù)開始栽植速生楊,最初的6000多根樹苗種上去后,他又大批量購買了近10萬株速生楊,差不多將200畝土地栽滿了。潘老師還教了他一個“生態(tài)滅蟲”的法子,就是在速生楊基地內栽一些金合歡樹,金合歡樹的樹葉有毒性,蟲子碰到就會死,速生楊自然就不會生蟲,這樣就不用噴殺蟲劑,很環(huán)保。
這些新栽的樹苗儼然成了邵建強心頭的寶貝疙瘩。速生楊幼苗需要補給大量的水分,特別是遇到干旱期更是要補水。為此,他專門修建了3個大蓄水池,每晚10幾臺抽水機輪流抽水作業(yè),兩口子常常通宵不睡覺在林子里給速生楊澆水,不敢有半點疏忽。
一年后,僅有極少部分速生楊保持了正常的生長速度,躥到了4米高,但大部分速生楊樹苗“水地不服”,長勢緩慢,沒有發(fā)揮出速生楊本該有的優(yōu)勢。“所有‘不長個兒’的速生楊都只能拔掉”,邵建強心里很不是滋味。速生楊品種不同,特性便不同,但適應達州水土的速生楊到底是哪一個品種?誰也不知道,邵建強心里也沒底,只有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育苗”。
費盡心血實現(xiàn)夢想
前前后后,邵建強一共栽植了28個速生楊品種,截至目前,他總共栽植了近百萬株速生楊樹苗,“我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邵建強是個認死理兒的人,認準了速生楊,他就從沒想過放棄,幾百萬元砸到地里去,看不到一點收益,一向在背后默默支持著他的妻子也忍不住了:“你這樣折騰,何時是個頭?”
直到2011年,邵建強“10年磨一劍”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僅存的一個速生楊品種經受住了達州水土的考驗,茁壯成長,目前長勢最好的已長到十七八米高了。欣喜若狂的邵建強自己給這個品種命名為“通川超大楊”。
記者在邵建強的速生楊基地看到,這里只剩下了3萬多株種樹,每棵樹都筆直挺拔,長勢喜人,綠意盎然,充滿生機。在邵建強的眼里,它們都是他的“孩子”,都是“無價寶”,“速生楊不開花、不結果、不飛絮,只要種樹上的一根枝條就可以‘克隆’一株樹,樹漿雪白,是最好的工業(yè)用原料,并且很環(huán)保。”
今年初,邵建強從3萬多株種樹上截下枝條,在通川區(qū)東岳鎮(zhèn)種下了30萬株速生楊樹苗,目前長勢良好。
邵建強繪就了一幅宏偉藍圖:計劃在宣漢打造20萬畝速生楊基地,并且已經與相關方面達成了初步意向性協(xié)議。待基地發(fā)展起來,預計可以帶動25萬農民就地栽樹致富。
他告訴記者,“我這一生,唯一不缺的就是勇氣和執(zhí)著,哪怕耗費畢生的心血,我也一定要實現(xiàn)‘栽樹致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