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其實這顆樟樹已經(jīng)死了30多年,為什么不直接拔掉?這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
“沒了這棵樟樹,就沒了打鐵關(guān)”
今年已經(jīng)74歲的路秋水對這顆老樟樹顯然很有感情,“我以前在一本舊書上看到過這棵樹的資料記載,這顆樹是南宋時種下的,將近900年的歷史了。自我記事起,這顆樹就很大了,比現(xiàn)在大,8人才抱得過來,后來可能掉了樹皮,加上風化,才剩下現(xiàn)在這樣粗細。”
據(jù)路秋水老人回憶,在他小的時候,打鐵關(guān)是杭州城郊的一個村莊,村莊的中心就是這顆老樟樹,老樟樹非常茂盛,樹蔭直徑足有50余米,樟樹旁有池塘,有廟,成了村里天然的休閑場所,不管春夏秋冬,村里的老人小孩都在這集合,大人們神侃,小孩子嬉鬧。說到這些,路大伯臉上閃過一絲雀躍的表情。
而最讓幼時路大伯開心的是,每年的農(nóng)歷7月12日,村里都會在樟樹下舉辦“藍名勝會”(注:由于年代久遠,老人已記不起勝會的準確名稱,此處為諧音),村里的壯小伙用9九張八仙桌疊起,再一人抓住一人翻桌而上,搶奪桌子最上方的物品,俗稱“翻九桌”,這個盛會要持續(xù)三天三夜,是一年中村里最熱鬧的時候。
“現(xiàn)在打鐵關(guān)沒人打鐵,池塘填了,河也沒了,橋也拆了,如果這棵樹再拔了,那就沒了‘打鐵關(guān)’了。”說到這,老人不免傷感起來。
曾經(jīng)的地標,它還救過人
這棵樟樹由于樹干高,體型龐大,久而久之,就成了附近區(qū)域的地標。“以前出遠門回來,遠遠地看到這棵樹,就知道快到家了,很慰藉;而外地人來杭州,只要看到這棵樹,就知道快進杭州城了!”今年75歲的五里塘苑居民陳大伯回憶說。
“我是四十幾年前嫁到打鐵關(guān)這里來的,當時別人問我嫁到哪里?我說大樟樹,別人就知道了。”旁邊的姚阿姨也對記者說。
“說起來,老樟樹還救過我家小叔一命呢!九幾年的時候,我家小叔患了老年癡呆,有一次走丟了,走到了黃龍那邊去,全家人急得不行,到處找也找不到。后來被一個警察送回來了。”邊上的王阿姨也對記者說,“我們很納悶,小叔老年癡呆已經(jīng)挺嚴重的,家里人都不認識,怎么還記得家在哪里?”原來他對警察說:“老樟樹,老樟樹!”警察一下子就知道了——打鐵關(guān),老樟樹。
據(jù)了解,老樟樹還曾作為筧橋空軍訓練基地的訓練地標,在他們的訓練地圖上都有標注。
“這樣一顆老樟樹,要拔掉,我們是無論如何也舍不得的。”居民們說。
老樟樹成了附近居民的信仰寄托
在老樟樹下方的土堆上,插滿著香燭,原來老樟樹旁曾有一座下城廟,廟里供奉著下城老爺和下城娘娘,傳說是治理錢塘江和附近河流有功的神明。為了緬懷他們的治水功績,附近居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會來祭拜,甚至于錢塘江中上游的上泗鄉(xiāng)鄉(xiāng)民也會慕名而來,直到前幾年,這座廟都已經(jīng)消失將近40年了,還有上泗鄉(xiāng)民來,就用老樟樹代廟,進行祭拜。
下城廟毀于文化大革命時期,廟沒了,樟樹還在,“但沒過幾年,當時的杭州制氧機廠埋水管,很多粗大的根都被切斷了,后來樟樹慢慢地也就死了。”路大伯回憶說。
如今每逢農(nóng)歷初一、十五,附近的老人還是會起個大早,在樟樹下的土堆上插上一炷香,點上蠟燭,樟樹成了信仰的寄托。
附近居民傳言:“老樟樹下面還住著神明呢!”
居民們的愿望:老樟樹旁再種一顆樟樹
在90年代,有單位要拔掉老樟樹,當時附近的居民便靜坐在古樹邊,老樟樹被幸免下來,但樹干還是別截掉了一些,剩下如今這樣的大小。
“附近居民要重建下城廟,但如今這個地段要再建廟的,是不大現(xiàn)實了。”和平苑社區(qū)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xiàn)在我們社區(qū)正在積極地和下城區(qū)的綠化辦聯(lián)系,希望能在旁邊的綠地上重新再種一顆大樟樹,正在等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