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有山多有林,山之不存,林將焉附?城市綠化要獲得最佳的生態(tài)效應、取得更好的景觀效果,保護原本存在于城市中的自然山體極為重要。
在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如果有座大山或連綿的群山,無疑比較罕見,也比較珍貴。在國內不少城市,山對于這座城市的標志性意義甚至遠大于某些斥資不菲的所謂地標性建筑,比如岳麓山之于長沙,白云山之于廣州等等。
幸運的是,南京也有不少山。在南京繞城公路以內的主城范圍內,有幕府山、紫金山、北崮山、聚寶山、農場山、小紅山、菊花臺和雨花臺等,其中城墻以內老城中有富貴山、九華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八字山等。繞城公路以外,還有牛首山、棲霞山、青龍山、大連山、黃龍山和方山等。
南京的山海拔雖不高,但聳峙江濱或平原,拔地而起,相對高度可達450米,令人感覺氣勢依然十分雄偉。山的四周是無遮無擋的“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大江大湖和平原沃野,視野空間極其遼闊。“鐘山龍盤,石頭虎踞”,南京的山顯現的是“王者之氣”。所以,古人說南京“乃帝王之宅也”,“宜為都邑”。
因為地處南北過渡地帶,南京的山還兼得北地之雄和江南之秀。作為一座山水城林渾然一體的特大城市的堅實骨架,山是南京這幅天人和諧、古今相融、風姿綽約、巧奪天工的天然畫卷中的絕佳之筆。南京的山與水、城、林相伴相生,共同構成了南京這座十朝都會獨特的歷史文化符號。
然而,在一些平原城市不惜巨資堆山的時候,南京人卻在城里城外使勁挖山,實在令人擔憂。
在老城內,丁山、妙耳山、五臺山等已被挖光。20世紀90年代初的南京地圖上,還標著妙耳山的小山尖,現已夷為平地蓋了住宅樓。五臺山數十年前就建了萬人體育館和能容納數萬人的足球場等體育設施,但十幾年前山坡上仍殘存著約100畝左右的近似原生態(tài)的山林——這在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繁華鬧市中亦堪稱“奇觀”?上“奇觀”在近些年的道路和商品房建設中也消失了。此外,城墻內的八字山也在挖山毀林大興土木,四中校園內一座林木蔥蘢的小山約10年前被推平建了學校體育館……城墻內消失的山岡遠不止上述這些。
在城墻外的主城內,老虎山原與幕府山連成一體,許多老南京人將二山統(tǒng)稱為老虎山。它因100多年前草深林密有老虎出沒而得名,其生態(tài)之佳可見一斑。幕府山是南京主城區(qū)的北門檻。這道“門檻”從上元門到燕子磯,長12里,高205米,俯臨浩瀚的揚子江,在江輪上可欣賞到青蔥郁翠的“十里長山”的壯景。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南京人用48年時間卻將這道“門檻”挖去135米,采石近2億噸,可填滿5公里的揚子江。現在,從江輪上看到的“十里長山”不僅矮小且傷痕累累,看到的仿佛是南京一張被嚴重毀損的“臉皮”;蛟S,幕府山可以看做是城墻外主城內消失或遭嚴重破壞的眾多山體的代表。
城市山體尤其是城中之山是城市的寶貴資源,既是城市的自然美景,又是城市的生態(tài)綠肺,同時還是市民在自然中放松身心鍛煉身體的好地方,應倍加珍惜才是。但是它們卻有的成了商品房與建設用地,其中還有很多是私搭亂建;有的成了垃圾和廢渣的傾倒地;有的被隨意開墾、取土、挖沙、采石、造墓……
為凸顯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獨特的城市自然地理風貌、保護生態(tài)、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南京亟須制定山體保護的地方法規(guī),劃定山體保護紅線。只有這樣,才能依法保護并恢復山體植被,保護山體的自然原貌,嚴控破壞山體自然景觀的人工建設,懲治肆意蠶食、鯨吞和破壞山體的違法行為,使山體保護納入法制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
在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如果有座大山或連綿的群山,無疑比較罕見,也比較珍貴。在國內不少城市,山對于這座城市的標志性意義甚至遠大于某些斥資不菲的所謂地標性建筑,比如岳麓山之于長沙,白云山之于廣州等等。
幸運的是,南京也有不少山。在南京繞城公路以內的主城范圍內,有幕府山、紫金山、北崮山、聚寶山、農場山、小紅山、菊花臺和雨花臺等,其中城墻以內老城中有富貴山、九華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八字山等。繞城公路以外,還有牛首山、棲霞山、青龍山、大連山、黃龍山和方山等。
南京的山海拔雖不高,但聳峙江濱或平原,拔地而起,相對高度可達450米,令人感覺氣勢依然十分雄偉。山的四周是無遮無擋的“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大江大湖和平原沃野,視野空間極其遼闊。“鐘山龍盤,石頭虎踞”,南京的山顯現的是“王者之氣”。所以,古人說南京“乃帝王之宅也”,“宜為都邑”。
因為地處南北過渡地帶,南京的山還兼得北地之雄和江南之秀。作為一座山水城林渾然一體的特大城市的堅實骨架,山是南京這幅天人和諧、古今相融、風姿綽約、巧奪天工的天然畫卷中的絕佳之筆。南京的山與水、城、林相伴相生,共同構成了南京這座十朝都會獨特的歷史文化符號。
然而,在一些平原城市不惜巨資堆山的時候,南京人卻在城里城外使勁挖山,實在令人擔憂。
在老城內,丁山、妙耳山、五臺山等已被挖光。20世紀90年代初的南京地圖上,還標著妙耳山的小山尖,現已夷為平地蓋了住宅樓。五臺山數十年前就建了萬人體育館和能容納數萬人的足球場等體育設施,但十幾年前山坡上仍殘存著約100畝左右的近似原生態(tài)的山林——這在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繁華鬧市中亦堪稱“奇觀”?上“奇觀”在近些年的道路和商品房建設中也消失了。此外,城墻內的八字山也在挖山毀林大興土木,四中校園內一座林木蔥蘢的小山約10年前被推平建了學校體育館……城墻內消失的山岡遠不止上述這些。
在城墻外的主城內,老虎山原與幕府山連成一體,許多老南京人將二山統(tǒng)稱為老虎山。它因100多年前草深林密有老虎出沒而得名,其生態(tài)之佳可見一斑。幕府山是南京主城區(qū)的北門檻。這道“門檻”從上元門到燕子磯,長12里,高205米,俯臨浩瀚的揚子江,在江輪上可欣賞到青蔥郁翠的“十里長山”的壯景。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南京人用48年時間卻將這道“門檻”挖去135米,采石近2億噸,可填滿5公里的揚子江。現在,從江輪上看到的“十里長山”不僅矮小且傷痕累累,看到的仿佛是南京一張被嚴重毀損的“臉皮”;蛟S,幕府山可以看做是城墻外主城內消失或遭嚴重破壞的眾多山體的代表。
城市山體尤其是城中之山是城市的寶貴資源,既是城市的自然美景,又是城市的生態(tài)綠肺,同時還是市民在自然中放松身心鍛煉身體的好地方,應倍加珍惜才是。但是它們卻有的成了商品房與建設用地,其中還有很多是私搭亂建;有的成了垃圾和廢渣的傾倒地;有的被隨意開墾、取土、挖沙、采石、造墓……
為凸顯南京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獨特的城市自然地理風貌、保護生態(tài)、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南京亟須制定山體保護的地方法規(guī),劃定山體保護紅線。只有這樣,才能依法保護并恢復山體植被,保護山體的自然原貌,嚴控破壞山體自然景觀的人工建設,懲治肆意蠶食、鯨吞和破壞山體的違法行為,使山體保護納入法制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